走出愛的誤區,關注孩子生長
前幾天門診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,小佳是一名優秀的體操運動員,她從小進隊,刻苦鍛煉,為熱愛的體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光和熱。今年的她已經16歲了,這花一樣的年紀本該天真無邪,但是她卻一直有一個說不出的遺憾,2年前到現在,她的身高就沒有再增長過,停在了149cm 。經過骨齡檢測,她的骨骺已經閉合,這次就診是她一個人來的,她咧了一個大大的笑臉,然后說,我就是不死心,過來看看。她的成熟與冷靜將我安慰的話噎在了嘴里,這么堅強懂事的一個小姑娘,為什么就長不高了呢?和小佳后面的交談讓我了解了其中的緣由。 小佳的爸爸181cm,媽媽165cm,按照CMH法計算遺傳身高:男孩遺傳靶身高=(父親身高+母親身高)÷2 + 6.5CM,女孩遺傳靶身高=(父親身高+母親身高)÷2 - 6.5CM。她的遺傳身高應該是167cm,遺傳條件很好,爸爸媽媽一直在抓孩子的學習和體能,從來沒有定期的進行生長發育監測,以及骨齡的監測。在5歲到8歲期間生過一場大病,導致那3年幾乎沒有怎么長過。 其實大多數家長對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知識了解的太少,往往根深蒂固的堅持著傳統觀念和認識誤區,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發生不可逆轉的負面后果,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、學業、交際、就業、婚戀等一生的生活質量。 那么常見的誤區有哪些呢?我們一起來看一看! 誤區一:“二十三,躥一躥”,孩子是晚長,不著急不著急 有一種說法叫“二十三,躥一躥;二十五,鼓一鼓?!蹦敲?,人到了23歲躥一躥就能夠長高么?之所以有“二十三,躥一躥”的說法流傳下來,其主要原因還是由于過去的生活物質條件不是很好,容易導致營養不良,從而生長發育遲緩。后來營養條件得到改善,而如果骨骺線還處于未完全閉合的狀態下,身高再長一些也就順其自然了,而這種說法也就順延了下來。 直到現在,也有孩子比較矮,家長不著急的情況,覺得后面還是會長的,畢竟二十三躥一躥,二十五鼓一鼓嘛。但是實際上,錯過孩子長高的最佳時機,對于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十分不利的。對于大多數人而言,過了23歲,骨骺線已經完全閉合了,身高也就不再增長了。所以“二十三,躥一躥”這個說法的有效性,僅僅針對于那些到23歲骨骺線還沒有閉合的人。而骨骺線的閉合,因人而異。比較早的,在15-17歲就會閉合;比較晚的,在17-19歲閉合。 要想長高,就一定要抓住骨骺線閉合之前的時間,多運動、保證足夠的睡眠、補充足夠的營養,在黃金時間去長高,千萬不要依賴于二十三躥一躥。 誤區二:父母身高都很高,孩子也一定會高 父母高孩子也一定會高?遺傳確實對于下一代有很大的影響,但是孩子的身高情況也不是完全取決于父母的身高,父母的身高基因只能夠遺傳給下一代70%,其余的30%完全是取決于后天的多個方面的。包括飲食習慣,睡眠及運動等。同時疾病與發育情況也會對后天的30%有著很大的影響。所以在這里也提示各位家長,要關注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,努力抓住30%的后天機遇! 誤區三:增高保健品堪比耗子藥,一粒就見效 在門診問診時,發現90%的矮小患兒都服用或者使用過廣告宣傳的膠囊、沖劑、含片等增高保健品,以及增高鞋等增高器械。 目前增高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,質量參差不齊,大多數保健品和器械作用原理不明,完全是利用了家長的“病急亂投醫”心理進行虛假宣傳,盲目夸大產品效用,欺詐廣大消費者。更有很多口服保健品含有性激素等成分,也許短期內起到了一定的增高效果,實際上則大大加速了孩子的骨齡成熟,嚴重壓縮了孩子的生長空間,得不償失。 除了增高保健品和增高器械外,各種廣告上也常常出現“某某增高門診”、“某某指導中心”、“某某科研所”等非正規醫療機構的名字,在這里溫馨提示廣大家長千萬不能盲目相信廣告宣傳,一定要選擇大型正規醫院的兒科或內分泌科就診,這樣孩子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有保障。 專家提示:矮身材要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,切勿病急亂投醫! 家長一定要養成監測孩子生長發育進程的習慣,每3個月定時、定點、使用同一測量尺給孩子測量身高。一旦發現孩子矮小,或者青春期前身高猛躥,一定要第一時間帶孩子到大型正規醫院的兒科或內分泌科就診。矮小癥在臨床上強調“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”,孩子的年齡越小,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孩子生長的空間及潛力越大,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,藥物促生長效果越好;另一方面,矮小癥的治療費用跟患者的體重成正比,孩子的體重越重用藥劑量就越大,治療費用就越高,及早發現矮小,也能節省整體的治療費用! 讓我們走出愛的誤區,為孩子做好身高管理這件小事!
相關推薦
- 暫無數據